用網路輔助孩子學習之路

Internet +”在各行各業中已經不只是“一個概念”而已,而是真真實實的落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即使在保守的教育領域也同樣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傳統的學習方法是以老師為中心,學習的效果大部分取決於老師的教學能力及素質,這樣很容易因為教育資源的問題而造成學習機會的不公允,孩子也有可能遇到不會教的老師而造成學習有問題,前途也被決定了一半。但是由於網際網路的興起,徹底的打破了這個原有的格局,未來獲取知識的管道將不僅限於老師,學習者可以透過網路找到自己需要學習的內容;換句話說,在未來學生的基本要求不再是能夠將教科書讀的滾瓜爛熟才能夠勝出,而是需要具備迅速的搜索能力以及精准的閱讀能力。也因為網際網路的大量普及,“距離不是問題,速度決定成敗”,掌握英語語言能力的人將比其他人更有先機,因為他們能夠翱翔在浩瀚的網路世界,接觸到一般人無法立即獲取的資訊,進而成為一個強有力的優勢與競爭力。
那麼問題來了,英語一直是我們國人的軟肋,培訓機構數量沒有少,學習方法也是五花八門,可是總感覺學習卻都沒有成效。究竟要怎麼學才能真正學的好?有沒有什麼簡單容易的方法能夠真正的學好英語?

littlegirlwithheadphone
國際知名認知心理學家葛詹尼加 (Michael Gazzaniga)曾經說過, “當我們談到學習時,全都與大腦有關”。

在國際上聲譽卓越且被尊稱為“大腦重塑之父”的莫山尼奇博士(Michael Merzenich)和語言神經學家泰拉爾博士(Paula Tallal),就聯合設計開發出一套以大腦如何學習語言模式為基礎的“快速英語植入系統”,試圖讓英語學習變得自然輕鬆,有趣有效。

學習一種語言,必須學會區分語音類別,而這些組成語言的語音稱之為音素。事實上嬰兒比成人更能夠敏銳的分辨出每個字音,語音的區辨能力也是依嬰幼兒一歲前環境中常常產生的聲音而定,一歲以後就逐漸喪失區辨那些不在環境中出現的語音的能力。

日本人無法分辨“R”與“L”的兩個音是眾所皆知的,然而在華盛頓大學西雅圖校區的庫爾(Patricia Kuhl)在一九八零年代的研究顯示,日本寶寶在十個月大前是具有分辨“R”,“L”的能力的,但是在日本語言中沒有這兩種不同的音,所以日本寶寶沒有再接觸這兩個不同聲音的機會,等一歲以後他們就不再能夠偵測出這兩個音的區別了。同樣的,對於我們許多的英語學習者來說,大腦也無法敏銳清楚地分辨在我們母語中不具備的許多英語音素,也無法迅速準確的處理快速產生的聲音,造成聽不清楚也說不出來的結果,像莫山尼奇博士所描繪的“它們是模糊的進來,模糊的出去”,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人在“看文字”的時候可以理解,但是“聽聲音”的時候卻完全無法掌握。

莫山尼奇博士利用其專利大腦科技,依據個人的接受能力不同,自動改變聲音的速度,讓學習的內容與步調完全能夠依據個人能力調整,達到個性化的學習;再以大腦重塑的四項要素強化效果:
1. 規律頻繁的刺激
2. 適性化的調整
3. 多項認知能力的培養
4. 適時的激勵

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詳細的記錄學習的每一個進程,透過大數據分析解讀,讓老師與家長完整的掌握學習過程與期待的結果,讓學習資料化,真正實現“快速英語植入”的效果。為了達到興趣動機學習的目的,訓練的方式是以遊戲的模式進行,讓學習更加方便更加有效率。

傳統的死記硬背單詞語法已經證實是既吃力又無效,在今天科技掛帥的時代,許多以往無法想像的學習模式,正逐漸的在實現。大腦科學和信息技術不但改變了大腦的知覺、記憶、思考和學習,也重新的定位了知識與技能,學習與教導,以及學生與老師的關係。英語學習也將在大腦科學與資訊技術的影響下,在網路的平臺上,以有趣的遊戲方法,輕鬆的將以前永遠記不住的英語直接輸入大腦,輕輕鬆鬆學好英語。結合大腦科學與資訊技術,這將是在英語語言教育上的一大突破。

文章來源:LOGO_三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