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學採計英聽 偏鄉生難競爭

高中英聽測驗落幕,近13萬考生應試,人數創下歷年新高。明年大學各類入學,將英聽列為檢定項目,以致學生傾巢而出,然台灣城鄉差距大,偏鄉資源不如都會,學校師資設備欠缺,英聽列為入學門檻,恐壓縮偏鄉學生空間。

studentwait

台灣城鄉差距大,偏鄉資源不如都會,學校師資設備欠缺,英聽列為入學門檻,恐壓縮偏鄉學生空間。(資料照,記者羅沛德攝)

 

檢視明年入學管道,大學設定英聽門檻者,繁星推薦39校,申請入學38校,考試分發39校,比率僅佔一成左右,看似並無太大影響,然而近年繁星推薦,已成偏鄉重要管道,當城鄉立足點不一,大學冒然採計英聽,對偏鄉學子並不公平。台大、交大體察現況,皆不採計英聽成績,卻有部分頂尖大學,反訂A級最高門檻,豈非阻絕入學之門?

繁星推薦實施多年,社區高中躍上枝頭,鼓舞學生就近入學,加速「高中均質」發展;但近年名額不斷擴增,部分大學門檻過高,反排擠偏鄉學生機會,致城鄉差距益形擴大,「區域均衡」淪為空談。檢視近年繁星榜單,都會大校明星閃爍,偏鄉繁星黯淡無光;而今增訂英聽門檻,如城市霓虹燈光害,勢將遮蔽偏鄉星斗。

英聽能力固然重要,升學參酌無可厚非,但大學申請入學管道,納入書審項目即可,毋需列為檢定項目,加重學生學習壓力。況且目前英聽測驗,坊間不少機構辦理,信度效度也獲認可,大考中心勞師動眾,另行舉辦英聽測驗,作為大學入學條件,無異綁架學生報考,又拿家長荷包開刀,而招藉機歛財之議,大考中心何苦來哉!

不僅大學採計英聽,明年國中教育會考,英聽成績納入計分,也讓筆者憂心忡忡。今年會考加考英聽,引發偏鄉學校反彈,南投部落校長表示,孩子平時想練英聽,廣播難以收到訊號,衛星電視又不清楚,會考英聽如何應付?檢視今年會考成績,各科C級考生當中,偏鄉起碼占了9成,這9萬個弱勢孩子,連課本知識都難學通,遑論亟需練習的英聽?

均衡城鄉教育發展,追求社會公平正義,乃12年國教目標;拉拔扶助後段學生,成就每一位孩子,更是國教推動初衷。然而城鄉條件不一,都會資源相對豐富,偏鄉學生難望項背,如何與之公平競爭?會考成績切割3段,偏鄉孩子已居劣勢;明年英聽納入計分,豈不更形雪上加霜?公平正義難以企及,國教目標如何實現?

偏鄉學生透過教育,不斷充實本質學能,乃翻身的重要途徑。當局宣稱照顧弱勢,政策卻是背道而馳,入學制度設計不當,相關配套未盡周延,弱勢學生反受其害。教育政策一貫宗旨,是把所有學生帶上來,既要拔尖也要扶弱,然目前鎂光燈的焦點,卻乎投射於前段學生,弱勢學生徬徨無助,偏鄉孩子幾遭遺棄,教育當局看到了嗎?

 

文章出處:《自由時報》2014.11.06